1943年3月3月,巴顿(乔治·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饰)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随后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的巴顿筹划占领西西里,战斗中巴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连下军事重镇,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饱受非议,部下指责他用士兵的生命换取荣耀,在成功占领西西里后,巴顿因严厉训斥一位士兵遭到媒体的谴责,铁血将军只得公开道歉……然而长于战争的巴顿又迎来了新的重任……
角色介绍
乔治.巴顿
演员 乔治·C·斯科特
年逾五十,依旧雄心勃勃,以雷厉风行的整治军纪出名,被美军当局派遣至英美盟军担任第二军总司令。后于1945年12月,巴顿将军因车祸,与世长辞。
布雷德利
演员 卡尔·莫尔登
布雷德利不但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善于管理部队。他对士兵关心体贴,也要求下属军官这样做。他反对军官对士兵简单粗暴,更不准他们虐待和体罚士兵。也是巴顿将军有力的助手
威廉·乔治·米克斯
演员 詹姆斯·爱德华兹
堪萨斯的黑人,军衔为中士,是巴顿将军服务多年忠实的勤务兵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演员 迈克尔·贝茨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英美盟军中英军的最高司令官。巴顿率领美军第二军,与德军隆美尔的军团交战,蒙哥马利奖德军的残兵败将赶出了非洲战场,立下战功。
幕后花絮
花絮
乔治·斯科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并且因为拒绝领奖震惊世人。他认为演员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称之为“肉类大游行”,另一方面对巴顿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持保留态度。
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是一名退役陆军准将,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效命于乔治C.马歇尔将军。为了拍摄关于巴顿的电影,他准备了20年。
罗德·斯特艾格、李·马文、罗伯特·米歇姆和巴特·兰德卡斯都拒绝出演主角。
约翰·韦恩很想扮演主角巴顿将军,但被制片人否决了。
几乎过半的预算用于向西班牙军队租用士兵和装备。
据说本片是尼克松最喜欢的影片,尼克松的通讯联络处长赫布·克莱因说“这部电影他看过好几遍,还做了评论,他很钦佩巴顿”。
开场演说的大部分台词真的是引用自乔治·巴顿。但这些话不是他在一次演说中的,而是他多次讲话的一个综合版本。
一些真实战争场景是由后来成为导演的卢斯·梅约拍摄的。他在二战期间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的一名战地摄影师。
虽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艾德姆德·诺斯作为联合编剧,但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工作过,甚至没有见过面,直到他们收罗他们的奖杯时,才碰到了一起。
乔治·斯科特感觉自己没有全部把握住角色巴顿的性格。他对富兰克林·斯查法尼深表歉意,因为自己没能完全意识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电影中坦克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军队使用的是过时的WW2 M-24轻型(Chaffee)坦克。然而德军用的是战后美国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这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一种讽刺,把M-60命名为“巴顿” 。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一辆1948帕卡德汽车停在直升机的前面。
时代错误:在北非主要战争场景中使用的都是战后坦克。德军方面使用的是M48 tank (1953),美军使用的是M47 (1952)。很有意思的是,后者被命名为“巴顿一号”(Patton 1)。
发现错误:在巴顿演讲后的一个场景中,有个孩子试图把一个死去的士兵的戒指偷走。当他离开的时候,可以看见一些蝎子爬到士兵身上,作为反应,他手臂/肩膀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巴顿在用双眼望远镜看战场,当面对着镜头的时候,可以在望远镜的镜头上看到各种灯光/话筒等设备反射的影子。
时代错误:在指挥部的欧洲地图上,可以看到德国地图上已经划分为了东德和西德。所有的国家疆界的划分都是二战后的。
事实错误:当陆军上将蒙哥马利被告知,巴顿已经占领了西西里的巴勒莫时,在他后面的英国国旗挂反了。
连贯性:一个德国士兵正在写下伤亡人数,他用逗号在千位数上作记号,就像是英国人的习惯一样。随后,同样还是这个士兵,他在千位上使用周期,这就像是德国人的习惯。
发现错误:当地人观看摩洛哥军队阅兵仪式期间,在每个镜头中都可以看到有个小男孩一直冲着摄影机作鬼脸和挥手。
发现错误:第一次战争期间,他在视察战场,他用的那个双眼望远镜,很明显贴有“日本”的标签